查看原文
其他

军事觅踪:寻访“突破乌江”的红军部队

2016-11-07 温红彦 倪光辉 铁军文化

请点击上方 铁军文化 加关注


军事觅踪:寻访“突破乌江”的红军部队


温红彦,倪光辉


长征路上的山山水水,见证着生死攸关的转折,也留下了突破乌江、四渡赤水、巧渡金沙江、飞夺泸定桥等传唱后世的故事。故事的背后,生动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,堪称世界军事史的奇迹。



 

八十载斗转星移,八十年波澜壮阔。当年的红军部队如今身在何方?红色基因怎么赓续,长征精神如何传承?在“听党指挥、能打胜仗、作风优良”强军目标的引领下,如今的红军部队在进行着怎样不忘初心的“新长征”?


   壁立千仞,江声浩荡。眼前的乌江,便是80多年前见证红军长征生死转折的战场。



突破乌江旧址

 

“纵横天下路,难过乌江渡”。乌江以滩多、谷深、流急著称,全长千余公里,自西南向东北斜穿黔地,形成贵州南北天然屏障。

 

1935年1月1日,伴随着新年的第一场雪,红军用一场漂亮的战斗,在这天险之地书写了一个“伟大的转折”。

 

   突破乌江,是红军面临的生死之战、传奇之战,也被誉为长征十大胜战之首。突破乌江,粉碎了国民党凭借乌江天险围堵红军的企图,也宣告了李德等“左倾”错误路线的终结。



中国画《突破乌江》 作者:刘 健

 

“一次二次三次,我们三班人顽强抵抗,终于稳住了敌人的反冲锋,最后以5个连续炸弹,完全击溃敌人,夺取了敌人视为天险的高崖……” 这是1935年1月15日,由邓小平主编的《红星报》以《伟大的开始——一九三五年第一个战斗》为题,对突破乌江进行的精彩描述。从这段文字中,我们清晰感受到,当年红军在突破乌江天险之后洋溢的喜悦和兴奋之情。


《红星报》

据记载 52 29064 52 15233 0 0 4424 0 0:00:06 0:00:03 0:00:03 4424,在三个渡口担负强渡任务的部队,是长征以来一路夺关抢隘的开路先锋——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、第二师第四团和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团。

岁月更迭,部队轮转。当年的英雄连队今安在?

在河南新乡的陆军第五十四集团军军史馆,记者见到了授予叶挺独立团红一连“强渡乌江模范连”的锦旗。成功强渡乌江后,该连被授予模范连称号。80多年来,一茬茬官兵将红色基因融入血液、植入骨髓,连队官兵人人能口述强渡乌江的故事。在该连,官兵身上始终带着一股“虎劲”:比武考核,不拿第一就算输;军事训练,瞄着“优秀”练。该连多次被评为“军事训练一级连”。


红一连“强渡乌江”22名英雄名单


80多年来,一茬茬官兵将红色基因融入血液、植入骨髓,

在吉林拉法山下,成片的苞米随风摇摆。陆军第十六集团军某机步旅就驻守在这里。“七连就是突破乌江的一支种子部队——红三军团先遣团五连。”1935年1月2日,红三军团先遣团五连作为先头部队,奇袭乌江茶山关渡口,率先突破敌人封锁线,第一个冲过乌江对岸,为掩护部队主力顺利过江作出突出贡献,被授予“突破乌江第一连”称号。经过80多年的积淀,部队形成了以“攻坚克难、英勇无畏,闻战则喜、力夺头功,机智善谋、敢打必胜,追求卓越、开拓创新”为主要内涵的“突破乌江精神”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他们瞄准打赢来练兵备战,凭着“突破乌江精神”,在演训场上一次次攻城拔寨。连队先后经历从摩托化步兵到机械化步兵、从红军先进到蓝军先锋、从执行单一任务到遂行多样化任务3次编制调整。虽然装备“大换血”,任务“大变样”,七连一代代官兵始终勇立潮头,勤于创新,实现了一次次华丽转身。

穿过烽火硝烟,跨越岁月长河,“突破乌江精神”仍在种子部队赓续

布面油画《突破乌江》(1985年) 作者:周瑞文


十八大以来,陆军第十六集团军某机步旅瞄准打赢来练兵备战,凭着“突破乌江精神”,在演训场上一次次攻城拔寨。


    本文图片未注明拍摄者的,著作权归原著作权持有者。


  《铁军文化》转自《 人民日报( 2016年10月08日 01 版)》(有删节)并配图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